指导员寄语
-
指导员寄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的盛夏,迎来了大家大学生涯的第一堂必修课——军训。在今后的十余天中,泪水与汗水必将激励我们成长,烈日与风雨必将教会我们刚强。让我们同甘共苦,一起享受快乐军训,我们不问胜败、但求无悔!
-
连队口号
雷霆八连,
一往无前。
天之骄子,
翱翔九天。
-
优秀稿件
军训期间,经常在暇余时间凝视一个个教官。穿着高度统一的他们,连面庞都呈现高度统一的黝黑色,透出微微的饱满的铜红。早训,等在文广的熹微晨光里,教官们两到三个为一组,零散地走过我们面前。
其实早已熟视无睹,但每次见到总是勾起脑中一点零星的思考。齐步走的摆臂,两位教官或三位,总是整齐的。然这并不是刻意,动作中有着随意和不经心的成分。黑靴同步速率迈进,以及微微的擦裤缝声轻响。一个排五十余人队列训练齐步走的一套,竟在两三个闲走的教官身上显出缩影。
我们看到的是体制的烙印。
关于体制。军队是坚硬的细胞,或者说是一种严格运行、绝不允许出错的国家专政机器。所谓军人,其实并没有“人”。当一个人的大脑思维已被钢筋水泥重新架构、一个人的行为已被铁血方式匡正,他的血管彻底被体制所包拢,个性已经被或多或少地被削弱或抹杀。他融入体制,体制钻进了他的身体。体制成为一个人灵魂的一部分。体制是入侵者。
我们军训的学生,在日日夜夜的队列训练中,初期难免感到无奈、疲惫、恐惧。我们生来对严格的时限、着装完全统一的死限、“不准说话不准动”的人身自由限制感到抵触。这是体制初期侵入灵魂时,一个最为自然和原始的心灵,对异体的抗拒,以及安逸自由的心灵惯性在作祟。初入学校的孩童哭天抢地,刚开始进入寄宿学校的学生日夜思家,他们都难免经历痛苦的体制入侵过程,他们的血管,透入了冰凉无情的管制因子。心灵的抗体殊死搏斗。岂不痛哉?
第二阶段,名曰麻木。一个人逐渐习惯了体制盘绕在心灵的血管,习惯了冰冷的管制框限,痛苦消逝。留下的烙印,疤痕已深,血痂已结,再无感触。当这样时,生活轻松起来,而不可愈合的思维习惯已成为灵魂的一部分。历经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早已适应学校的体制,入绿营多年的士兵也早就可以娴熟穿梭于程序与系统之间。
最后一个极端阶段,对体制的依赖。《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表现了比利林恩从战场返乡,在喧嚷、自由、娱乐化的人潮和本初生活中,他竟感到茫然无措。年轻的他认识到他在部队中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他的归属在战场,充斥着冷血与严峻考验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功利的欺诈和娱乐的疯潮,只有单纯的生与死,极端坚固的战友情。他依赖这样的体制,已无法回归。体制完成了对战士的人格重塑。绝缘了生活的军营体制,也成为了再也不愿离开的天堂所在。这或许令人心生感慨。
我们暂时进入了一个体制,迷彩在身,这是一个象征。换句话说,一种体制暂时进入了我们。它会退出,但有一种本能的烙印会烙上脑海深处,纪律性,铁血,鹰胆,鸽魂,集体主义。一些人声声叫着累,一些人闲走时也本能地标齐身边的战友。体制外与体制内。
那何为光荣呢。如果一般人与兵营战士只是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分别,后者的英拔军姿又只是体制的触角深入一个人内里的必然结果、甚至是不可脱离的依赖,何为光荣?
光荣在于,主动加入体制的志愿者,不害怕初期的痛苦和畏惧。体制的延伸和接管心灵的痛苦鲜有人体验,而主动寻求纳入的人,其过人处大概在于“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自觉领悟与践行。而体制作为一个坚硬、有序、看似只剩程序不见人性的细胞体,其本身实际上各有各的属性。军队是卫国护国的体制,它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是国家专政的暴力机器,可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它的精神价值:公忠坚毅,保家卫国,承担重任。它们镌刻下荣光。
一个体制的精神价值,不从别处来,正从那些看似束缚的繁琐的管制限制中,一点点体现出来,像帽徽光芒泛出。这是基础,是一切上层建筑牢牢树立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制内部的精神文化,如果没有一个集体的统一与协调,恐怕无处依托。而看似完全统一的军帽与迷彩之下,每个人又保留了个性与人格魅力,这在一个僵硬的体制中格外迷人。总之,军队体制精神价值,用两字概括——荣光。
我想,烈日下的学生们,穿着戎装,拖着酸硬的腿踢着正步,我们半步踏入体制,体制携着它的精神深入我们的灵魂。
这样站着,这样走着,这样想着。我想我刚刚望到了军训的意义。(一团八连 林蕴琪)
连队口号
-
指导员寄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的盛夏,迎来了大家大学生涯的第一堂必修课——军训。在今后的十余天中,泪水与汗水必将激励我们成长,烈日与风雨必将教会我们刚强。让我们同甘共苦,一起享受快乐军训,我们不问胜败、但求无悔!
-
连队口号
雷霆八连,
一往无前。
天之骄子,
翱翔九天。
-
优秀稿件
军训期间,经常在暇余时间凝视一个个教官。穿着高度统一的他们,连面庞都呈现高度统一的黝黑色,透出微微的饱满的铜红。早训,等在文广的熹微晨光里,教官们两到三个为一组,零散地走过我们面前。
其实早已熟视无睹,但每次见到总是勾起脑中一点零星的思考。齐步走的摆臂,两位教官或三位,总是整齐的。然这并不是刻意,动作中有着随意和不经心的成分。黑靴同步速率迈进,以及微微的擦裤缝声轻响。一个排五十余人队列训练齐步走的一套,竟在两三个闲走的教官身上显出缩影。
我们看到的是体制的烙印。
关于体制。军队是坚硬的细胞,或者说是一种严格运行、绝不允许出错的国家专政机器。所谓军人,其实并没有“人”。当一个人的大脑思维已被钢筋水泥重新架构、一个人的行为已被铁血方式匡正,他的血管彻底被体制所包拢,个性已经被或多或少地被削弱或抹杀。他融入体制,体制钻进了他的身体。体制成为一个人灵魂的一部分。体制是入侵者。
我们军训的学生,在日日夜夜的队列训练中,初期难免感到无奈、疲惫、恐惧。我们生来对严格的时限、着装完全统一的死限、“不准说话不准动”的人身自由限制感到抵触。这是体制初期侵入灵魂时,一个最为自然和原始的心灵,对异体的抗拒,以及安逸自由的心灵惯性在作祟。初入学校的孩童哭天抢地,刚开始进入寄宿学校的学生日夜思家,他们都难免经历痛苦的体制入侵过程,他们的血管,透入了冰凉无情的管制因子。心灵的抗体殊死搏斗。岂不痛哉?
第二阶段,名曰麻木。一个人逐渐习惯了体制盘绕在心灵的血管,习惯了冰冷的管制框限,痛苦消逝。留下的烙印,疤痕已深,血痂已结,再无感触。当这样时,生活轻松起来,而不可愈合的思维习惯已成为灵魂的一部分。历经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早已适应学校的体制,入绿营多年的士兵也早就可以娴熟穿梭于程序与系统之间。
最后一个极端阶段,对体制的依赖。《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表现了比利林恩从战场返乡,在喧嚷、自由、娱乐化的人潮和本初生活中,他竟感到茫然无措。年轻的他认识到他在部队中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他的归属在战场,充斥着冷血与严峻考验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功利的欺诈和娱乐的疯潮,只有单纯的生与死,极端坚固的战友情。他依赖这样的体制,已无法回归。体制完成了对战士的人格重塑。绝缘了生活的军营体制,也成为了再也不愿离开的天堂所在。这或许令人心生感慨。
我们暂时进入了一个体制,迷彩在身,这是一个象征。换句话说,一种体制暂时进入了我们。它会退出,但有一种本能的烙印会烙上脑海深处,纪律性,铁血,鹰胆,鸽魂,集体主义。一些人声声叫着累,一些人闲走时也本能地标齐身边的战友。体制外与体制内。
那何为光荣呢。如果一般人与兵营战士只是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分别,后者的英拔军姿又只是体制的触角深入一个人内里的必然结果、甚至是不可脱离的依赖,何为光荣?
光荣在于,主动加入体制的志愿者,不害怕初期的痛苦和畏惧。体制的延伸和接管心灵的痛苦鲜有人体验,而主动寻求纳入的人,其过人处大概在于“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自觉领悟与践行。而体制作为一个坚硬、有序、看似只剩程序不见人性的细胞体,其本身实际上各有各的属性。军队是卫国护国的体制,它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是国家专政的暴力机器,可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它的精神价值:公忠坚毅,保家卫国,承担重任。它们镌刻下荣光。
一个体制的精神价值,不从别处来,正从那些看似束缚的繁琐的管制限制中,一点点体现出来,像帽徽光芒泛出。这是基础,是一切上层建筑牢牢树立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制内部的精神文化,如果没有一个集体的统一与协调,恐怕无处依托。而看似完全统一的军帽与迷彩之下,每个人又保留了个性与人格魅力,这在一个僵硬的体制中格外迷人。总之,军队体制精神价值,用两字概括——荣光。
我想,烈日下的学生们,穿着戎装,拖着酸硬的腿踢着正步,我们半步踏入体制,体制携着它的精神深入我们的灵魂。
这样站着,这样走着,这样想着。我想我刚刚望到了军训的意义。(一团八连 林蕴琪)
雷霆八连
连队掠影
浙江大学 求是学院 丹阳青溪学园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通讯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 邮编:31005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00 次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