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下午,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第二党支部主办、新闻传播学类2401团支部承办的“巧手匠心 ‘瓶’添色彩——青·新有约沙瓶画艺术体验活动”在丹阳连廊103室顺利举办。活动历时3个小时,吸引了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第二党支部党员骨干及20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在方寸玻璃瓶中,师生们以沙粒为笔、色彩为墨,用双手勾勒出内心的无限创意与情感表达。
活动现场,参与者在教学视频的引导和现场示范的辅助下,学习了分层填沙、细节勾画等基础技法。玻璃瓶的有限空间与沙粒的流动性,要求创作者全神贯注于每一次倾倒与调整。随着沙粒缓缓落下,许多人在创作中逐渐进入“心流”状态——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专注与沉浸带来的纯粹愉悦。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艺术疗愈的力量,也成为紧张学业中的一次心灵慰藉。
沙粒落入瓶中的声音轻柔细密,活动现场弥漫着专注与宁静。参与者用沙瓶画表达自己的想法:深蓝沙粒模拟夜空的深邃,渐变色彩演绎四季轮回,抽象线条勾勒情绪起伏……玻璃瓶内,沙粒的堆叠与色彩的碰撞被赋予象征意义。有的作品以瓶底藏匿手写寄语,隐喻时光的沉淀;有的通过团队协作,将个人创意融合为层次丰富的集体叙事。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再定义——无需高深技艺,动手、用心即是艺术最好的呈现。
创作环节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式互动场域。在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参与者反思创作逻辑:“如何用静态沙粒表现动态场景?”“色彩对比能否强化主题情绪?”与此同时,参与者自发组成小组,分享工具使用技巧与构图灵感,共同进步。这种自主探索与经验共享,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完成度,更让艺术创作成为知识流动与思维碰撞的载体。
当最后一粒沙定格于瓶内,本次活动留下的不仅是色彩斑斓的玻璃瓶,更是一份关于成长的启示——专注当下,突破思维定式;同侪互学,拓宽认知边界。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与成长的旅程。通过沙瓶画这一载体,青年学子在专注与合作中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意义,也在色彩与沙粒的交织中找到了与自我对话的方式。未来,丹青学园第二党支部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推动美育实践,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参与者心声
这次沙瓶画活动为我打开了一个满是惊喜与感悟的全新世界。它让我明白,耐心是攻克困难的利器,在快节奏生活里,更要学会沉淀,认真对待每件事。在制作时,我和邻座交流技巧,学到了新的填沙方式,还收获了友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拓宽视野、打破思维局限。活动虽短,却让我收获满满,未来我也会带着这份耐心与对生活的热爱继续前行。
——新闻传播学类2401班 赖 妍
沙瓶画活动寓教于乐。当我们将五颜六色的彩沙逐步注入玻璃容器,精心勾勒出独特图案时,能够获得显著的成就感。在创作过程中,参与者能够完全沉浸其中,原本的烦躁情绪也会随着沙粒的流动而逐渐平复。这种亲手创造艺术作品的体验十分美好,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创作并非想象中那般困难。此类富有意义的活动值得持续参与。
——新闻传播学类2405班 陈 杨
文案|郭洢冰
图片|黄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