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实践,从浙大到磐安
一阳复始,春山如笑。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不仅景色焕然一新,浙江大学的学子们也开启了他们的新篇章,正式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经历了秋冬学期的学习与专业分流,同学们对于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人还是囿于书本与理论。融媒体中心是如何工作的?短视频是如何拍摄的?如何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传媒人?诸多问题,仍萦绕在大一传媒学子的心头。
新学期伊始,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传媒,提升自身素养,新闻传播学类2201班班主任张勇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前往浙江省磐安县进行为期一天的实践活动。除却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同学们还在当地记者前辈的指导下分组采风,进行拍摄创作。分享创作实践心得后,同学们来到磐安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参观。融媒体中心主任虞晓峰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课《我的传媒实践与理想》。
这场令人难忘的实践初体验,有许多精彩的瞬间。
车上充斥着动听的歌声与欢笑声。车窗外的景色由浙大校园、杭州的高楼大厦、各个隧道逐渐转变为绿树青山、一栋又一栋的瓦房。
在三小时的车程后,同学们终于抵达首站——磐安东川野樱谷。“花开好,满枝俏,野樱朵朵盼君到。”正值“樱你心动·榧你莫属”东川野樱节,同学们享用了特色土灶美食,感悟了当地风土人情。错落的樱色中,同学们跟随着本小组指导记者,手持镜头,开始了各自的拍摄创作。
采风过程并不轻松,然而同学们的收获也颇丰。刘嘉乐同学表示自己明白了取材要关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不用局限于风景,人文景色也值得记录。陈嘉同学认为身体上的疲惫恰恰是自己从书本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体现,很高兴于自己迈出了这一步。阿依孜巴同学学习了使用相机的小技巧。王云同学则讲述了自己对于摄影与修图技能方面的感悟。
除却技巧的学习、素养的提升,同学们还有许多温馨感动的体验。
张心可同学在去年冬天曾来到磐安进行隔离,在春暖花开的今日,又与磐安相逢。当时两名负责的医护人员终于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在如今春光灿烂的景色里与她相见。她还现场分享了一首小诗,来表达重逢的喜悦与感动。
对于同学们的表现,指导记者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待。
磐安县融媒体中心虞晓峰主任作出总结:每个同学都像一颗种子,在成长过程中要跨越许多高山,最终才能开花结果。作为浙大实践性传媒人才的种子,同学们今天走出了课堂,跨过书本到实践的这座山。迈出了第一步的他们,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而作为浙大走近磐安的种子,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走入磐安,宣传磐安,牵引了校地合作,连接了浙大与磐安的情谊,更为传媒专业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第二站,是磐安县融媒体中心。同学们了解了融媒体中心的工作过程、智慧大脑,“源策采编发”的新闻生产流程。同学们观看了刘兆明导演的两部纪录片作品,并进行了交流学习。当被问及如何拍出春笋生长过程时,刘兆明导演做出了解答:在室外搭帐篷,不间断地在春季的白天拍摄了三天,在其他季节则进行抓拍。团队中途遇到了许多难题,但最终他们都一一化解。刘兆明导演对于拍摄的严谨态度,技术上的创新与独到的人文关怀都让同学们感触良多。
接下来同学们参观了新闻演播室,体验了新闻主播的工作日常。
行程最后,磐安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虞晓峰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虞主任以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传媒工作者的视角,围绕“如何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今天看每天”这一主题,从三个层面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家庭维度,同学们是家族的骄傲;传媒维度,同学们应成为业界栋梁;社会维度,同学们应成为国之标杆。为了谁?为了自己,为了单位,为了社会。依靠谁?我们要树立一个逻辑:真诚做人,严谨做事,用心做新闻;我们要坚定三大追求:新闻理想追求、新闻业务追求、新闻成长追求;我们要修炼五种能力:视频摄制能力、新闻策划能力、媒体经营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互联网平台思维能力。
既然成为了浙江大学的学生,选择了传媒的道路,就要有成为灿若星辰的浙大人的信念,要有成为优秀传媒人才的决心。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能力修养,更要放大格局,脚踏实地,成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传媒工作者。从书本的字字句句抬眼,走出方寸,去感受更广阔的更真实的世界,并不断成长,直到我们从小小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此次磐安行,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新传2201班的同学们享美食,赏美景,结识领域前辈,学习专业知识,体验实践工作,感悟职业理想与素养。灿烂的野樱花旁,清甜的空气中,名为理想的花骨朵也随风摇曳。
磐安行已经结束,但浙大传媒学子还在实践路上前行,校地合作也仍在进行时。
新闻传播学类2201
撰稿人:陈嘉 阿依孜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