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4日早上8:00,浙江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2108团支部展开了第一次“博雅”育人校外主题活动——“行万里路”西湖行团日活动,活动包括劳动育人·西湖交通志愿行、山水风光·脉脉西湖游和审美情怀·赏湖畔浙江美术馆三部分。
早上8点30分,团支部成员按时到达西湖灵隐交警中队,队长王永慧对大家进行志愿者培训,让大家了解主要发生的交通事故类型,并且告诉团支部成员,在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志愿活动的注意事项。
早上9:00大家准时到达北山街路口、圣塘景区路口、断桥路口等执勤地点,开始两个半小时的志愿活动。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对过斑马线的行人加以引导和疏导,阻止行人闯红灯并加以劝解。
下午13:00,从白堤到岳王庙,同学们在西湖的自然风光中进一步感受西湖历史文化及杭州人文底蕴,提高审美素养。
在短暂的休息后,团支部成员前往参观浙江美术馆,恰逢“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巨幅书法作品高悬展厅顶部,给团支部成员们带来了极大震撼,大家为王冬龄先生的书法张力所折服,同时展出的胡为一先生的经典语录“浮悬在空中的灰尘曾经是一座房”,引起了大家的思索和讨论。
在一天的活动后,团支部成员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陈安琪:10月25日的班级团建活动,是我们对杭州这座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的浅层探索。在西湖的交通志愿活动是美与缺憾的结合。西湖的布景仍是经典的“绕湖式”建景,但它的景观布局错落有致,一步一亮点,它背后的文化内涵更给湖中的景点增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美富有层次,景色轻盈而文化厚重。但在志愿活动中我发现,西湖作为著名景点,游客来源地广泛、受教育程度不一,存在例如随意违反交通规则等低素质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为西湖造成的伤害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管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下午的浙江美术馆之行,让我意识到自己美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美的感知缺陷。作为一名人文学生,我有必要培养自己的美学观念,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让每次美的历程更有意义。
陈岩:迎着朝阳出发,踏着余晖归来。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准时赶到交警大队进行简单的培训,我们开始了半天的志愿者活动。读得万卷书,也要行有万里路。我们在交通安全劝导中接受劳动教育,在杭州美术馆里感受美学魅力。一天的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这里有一路的欢声笑语,有完成工作后的满足,有亲身经历后对交警们的敬佩,也有探寻艺术世界时的惊叹。杭州西湖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柴昊阳:初秋的杭城,桂花的氤氲缠绕了西湖的每一寸空气,我们就沐在这秋的气息里,在如画的湖畔齐聚研学。宝石山下,车流穿行;断桥柳边,游人涌动。戴一顶红帽,含一只哨子,引那人潮车流在信号灯下有序而行,游人报来笑意,温暖都在眉眼间交际。漫步湖滨,残荷间水鸭一扑腾,丝绸般的水面就飘动起来,蒸起水汽与风,还给我夏天遗留于此地的热情。从美术馆到柳浪闻莺,从断桥到灵隐,浙大人文学子的责任担当与浪漫诗意,可能就滋养又交融在西子的秋天里。
文/图 人文2108博雅育人团支部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