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亲的一封信
敬爱的父亲:
展信佳。
时间像个隐匿本领极佳的小偷,无息地将两日的军训打包带走。两日匆匆,时光似乎还停驻在军训前那一小抹灯光里笔尖摩挲下我寄给您的前一封信;两日又冉冉,其间有多少次犹疑?多少次坚持?多少次改变?
两日前,我还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兜兜转转,张望着外界的风雨举棋不定,踟蹰踏步。如今我的身上似乎正在被一点点打磨,剥落,塑形。第一次离家千里,为适应大学的住宿生活忙忙碌碌;第一次在晨光熹微中奔向早操集合地点;第一次尝试着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每一次迈出自我划定的界限,被陌生的气息包围,皮肤都会激动地颤栗,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欢愉与舒爽,父亲,我该怎样向您言明?
“有许多想法与追求现在没有答案,以后或许也没有。但还有很多的明天,值得去期待。”临别前这句您送我的话在当时的我看来莫名且无用,而这几天来,它却突兀又必然地在我的耳畔单曲循环。每当身处困境与抉择,困惑与怀疑就像是悬崖边腾空的流水,不可遏制地一泻千里。为何要在日常训练中忍耐酸痛,迎难而上;为一篇稿件咬着笔头,斟酌修改?为何要为每天的任务安排焦头烂额?这样的经历对我有怎样的意义?许多许多,追寻的路途在我的脚下铺展,蜿蜒伸开去。踉跄的脚步中,我似乎听见格特鲁德·斯泰因掷地有声的拷问“答案是什么”。在路的尽头,也许答案很简单与明确,也许答案抽象而难言,也许甚至没有答案,像《围城》中所揭露的追求无止境,终极目标是虚妄的。
但就我从您的话中稍稍摸索出的一小点感悟来看,即使有所偏差,也能让我在纠结的泥潭中暂时脱身出来。像圣地亚哥带回的裸露光秃的鱼骨、残破不堪的小船和精疲力竭的躯壳;像秋雨先生描述的艰苦昏暗的人生突围;像我一次次地试探个人的边界,固化的舒适圈。有可能有些想法与追求暂时没有答案,或许将来就有了答案,因为答案也是在不停的变换着。而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专注于解决每个在军训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否定与颓废,也不是去固执地要求一个宏观的意义,不能指望谁能给我一个标准答案。
也许到军训刻下自己最后一个句点的十三天后,我还不能触及到它意义的真正内核,但那又如何呢?我已在这追寻答案的路上获益匪浅,关于自我的认知,也关于军人的认知。
父亲,您觉得呢?
蒋思雯
2019年8月24日
(一团六连 蒋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