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枪的自述

发布时间:2018-09-08点击次数:171
        枪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只是使用者赋予评判其利弊。           ——题记
我是一杆驳壳枪,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最喜欢的轻武器之一。那时是抗日战争时期,许多英雄形象都离不开我的装备:双枪李向阳、英雄蒋三腰插两把驳壳枪,神气威武,英勇干练!我在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中数量不少,在各类手枪中是最多的。当时,我还有许多兄弟姐妹,例如勃朗宁手枪,由于他的体积小、制作精良,在八路军、新四军中视为“高档”武器,一般做为中高级干部佩枪使用,即使有时他压我一头,但我知道只要能帮上我们的抗日战士英勇作战,大家都是兄弟,本质都是一样的。再有“王八盒子”,也称“十四年式”手枪,因其枪套像乌龟壳,又是日本鬼子使用的,就被中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王八盒子”是二战时期日军装备的制式手枪。可以说,“王八盒子”是侵华日军的一件标志性武器,因此也是八路军从鬼子手中缴获最多的手枪。许多有关抗战内容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王八盒子”。老电影《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游击队队员小郭杀死一个鬼子缴获的手枪就是“王八盒子”。王八盒子也是手枪,即使他落于敌人手中使用,他对于我们来说依旧是兄弟。所以,枪本身没有立场,使用者的立场会改变对不同的枪的评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共同作战,虽然手枪数量有限,但对于歼灭敌军,冲锋上阵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日方因武器先进,在战斗前期占据领先地位,使我们牺牲了无数英勇上阵的战士们,所以他们的手枪可谓之杀人武器。
大多数人认为我的祖先是在中国出现的一种小型的铜制火铳──手铳。之后经历漫长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人对其进行了不同的改造,功用性能也逐渐增强。在一战二战,我们手枪也是作战的主要武器,推动战争的进行。当一颗颗疾驰的子弹从枪管射入敌人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健壮的身躯缓缓倒下。对敌人的家庭来说这是此生无法平复的失子之痛,对敌人的国家来说是战士为国捐躯,国家兵力被削弱。对另一方的战士来说,虽然缴灭了面前的敌人,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战后可能会留下心理创伤,影响自己的一生。战争永远是残忍的,无论是什么战争对双方都是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往往像火星一触即燃,只有一方的努力战争永远无法避免,只有每个人共同向往和平并作出努力才有机会实现世界和平的梦想。
27岁前的琼·辛顿,是个前途无量的物理学家,在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条件,顺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她或许能够闻名世界。但在事业迎来巅峰之前,她毅然地离开了美国,跑到中国农村支援建设,养牛放牧整整62年!促使她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二战结束之前,一次历史性的核爆炸…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广岛长崎被投放爆炸,15万日本平民化为焦土,琼·辛顿震惊了。“那不是蘑菇云,是活生生的骨头和血肉,
死去的都是和你我一样的人啊,他们不是炸一颗,而是两颗!把科技用于武力太可怖了。”琼的感叹正是残忍的现实,我们手枪的子孙辈不断增加,一代代精英辈出,改良后的手枪有的杀人于无声无迹,有的精准度,杀伤力显著提高,所以我想告诫人们要正确使用我们,尽量以和平的方式保卫人们,我希望我们永远再不会出现在战场之上。
现在社会上有个热门的议题,中国要不要开放枪支的使用,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不应该开放枪支的使用,第一,枪支的泛滥会增加执法成本。就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来说,成本会成指数增加;第二,总体来说目前国人素质还不够高,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始前巨大,中国普通民众及其容易被蛊惑;第三,用枪制服犯罪行为保卫自己更多的是个例,普遍的应该犯罪分子用枪进行犯罪行为将更容易。通过以上的观点,我发现人们心中始终对我畏惧,说明如今的和平之下隐藏更大的危机暴动,此时此刻中国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更要利用好手中的枪杆保护人民。现在已不是枪杆底下出政权的年代,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又如此脆弱。希望我们的使用者珍惜这份和平,但又不要放下枪杆,将自己的后背露给敌人。(一团十二连 潘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