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快递
我欠他一份心有灵犀,所以我不会懂得。——题记
军训第一天,父亲突然给我寄了一个快递。
我很久没见到父亲了。
他在距离我1600多公里的地方工作,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翻山越岭,跨越大半个中国,像一只候鸟,满世界飞翔。
他太忙了。
从两个月回家一次到半年回家一次,再到不定期回家,以前我住校回家,桌子上只有特产和礼物,弟弟每次都告诉我,父亲昨天就已经赶回公司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即便再失望,次数多了,也便算了。
报道的时候父亲没有时间来送我。即便从家到杭州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父亲也抽不出空。深夜我给他打电话,絮絮叨叨地说着报道的相关事宜,很快他就不再回答,他又睡着了。
他太累了。
收到父亲微信的时候,我记得清楚,那是结束了一天军训的静谧的紫金港,我一个人走在回寝室的路上,看路灯把影子拉得长长的,世界都是静止的。我以为自己会独自迎来黎明。
其实我更愿意将军训归结为一场自我的修行。所谓“慎独”,大概就是在每天的训练中,在不能与他人交流的情况下,进行一场与自己灵魂的,真正的对话。所谓“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也许就是这样突然升华的独立人格。它失去了对话的对象,几乎变成一种深层的独白。
父亲怎么会懂呢?“他是一个走得比时间还快的人。”
父亲的言语,像误入人间的仙子,我的对话框显示着:对方正在输入......然后父亲发道,我给你寄了个快递,军训有空时记得去拿。
印象里父亲是没有这样的心思的。他是真的没有时间,我理解他,人到中年,有很多事情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尤其像父亲这样的脑力工作者,为了家庭,一秒钟都是不能浪费的。我躺在床上,失眠,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真的真的很久没有见到父亲了,甚至在我脑海里父亲的模样都有些模糊了。我没有向父亲倾诉思念的习惯,当然他亦如是。我们都太忙了,中国太大了,记忆的保质期永远赶不上时光的车轮。
我们是彼此遥远的亲人。
2015年的暑假,我们一起去北京旅游,旅游是件很耗精力的事情,但父亲兴致很好,也许他早已预料到,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们再也不会这样的机会。全家福里温暖的色调,恰到好处的光线,无忧无虑的笑容,空前,绝后。
韶光太好,怎么走过都是辜负。
父亲缺席过我的家长会、毕业典礼、成人仪式,他只会在每年生日的时候给我发一条短信,网上订一个蛋糕,寄一份礼物给我。其他时候,我们都不那么了解彼此的生活,就像他只知道我在哪个学校读几年级,却记不清我是几班的,我只知道他在哪里工作一样却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我们的交流,经常是在顺畅而又无事的天气里,互相问候彼此不咸不淡的近况。
父亲很喜欢文学,他很喜欢我的名字,小时候他常会和我说一首诗,“空山晓来露寒,独自且凭栏杆,大雁排字南去,与谁共听流泉”。而如今我们真的南北相隔,天各一方,诗中深刻的孤独,竟然无意成为我们共同的印记了。
我就这样失眠到凌晨四点,不知川端康成的海棠花是否未眠。记忆都是零碎的节点,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父亲。
我翻开聊天记录,上一次和他聊天还是和他说关于军训的期待与紧张,寥寥几句结束。
父亲的快递终于到了。
站完岗,我就跑去拿快递。原以为父亲会寄来零食或者书本,可快递很小很小,托在手掌上,像羽毛一样,察觉不到重量。我边走边拆开父亲的快递。
是那张全家福。
2015年7月22号,星期三,拍摄于故宫博物馆前。那样温暖的色调,恰到好处的光线,无忧无虑的笑容,我仿佛坐上了2018年开往2015年的单程列车,不问归期。还有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是父亲的笔迹,只有寥寥几字,带着太过明显的匆忙的印记,写着,军训很苦,要照顾好自己。
后记:我停笔睨见杭州的秋初,行道树的叶子已经开始褪成黄色。父亲啊,我不要你成为那一棵树,那样太悲戚。我们一起变成风吧,在很冷的陌生城市里,你跟我走,我带你去看,温暖的春天。(一团七连 管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