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紫金之巅——浅谈我对军训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8-09-03点击次数:150
         钱塘江的河水逆流而上,
  军旗猎猎飘扬,
  教官们依旧庄严模样,
  求是园的学子盛大登场。

大学的军训,似乎是大一学生的梦魇。家长的殷切叮嘱,来自社交媒体的“军训贴士”的如潮推送,似乎军训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逾越的障碍。不仅如此,似乎每个人都用“熬”、“撑”这种字眼形容自己对于军训的态度。但我以为,军训不是折磨人的例行公事。军训是一种对个人、社会、国家灵魂的锤炼与熔铸,它值得我们用最积极的心态去向往、最昂扬的斗志去完成。

对于个人来说,现代人最缺少的就是血性与使命感,而现代社会最这两个特质的恰恰是军人。只要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无论多大的艰难也克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就是血性。以民族大业为己任,时刻为国家着想,不计个人之利害得失,这就是使命感。从毛主席的“全国人民学解放军”到习主席对军队改革的关怀与重视,体现的都是以军人为排头兵、为榜样来完善个体的修身理念。军训的酷热与风雨,身体的闷懑与疲劳,正是以军人的要求来对标我们青年人。并借此呼唤我们的血性、呼唤我们的使命感。

对于社会来说,军训训的是民魂。何谓民魂?民魂是社会中每一个精神个体灵魂的集合。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身为中国一流名校浙江大学的莘莘学子,应当要争做这个社会未来的领导者、未来民魂的火炬手。而军训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恰是对个体灵魂的淬炼,经过考验的我们必将成为“发扬民魂”的主力军,为未来中国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对于国家来说,军训的意义则更为深远。即使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辉煌千年星火不断,但自近代以来,国力日衰的“东亚病夫”差点就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亡国灭种。即使当代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我们不能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的国家正面临新千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在西方传统强国和既得利益者的冲击下,我们祖国的未来命运仍然扑朔迷离。尽管现今和平依旧,但是我们的国防力量应该永远在加强的路上。习主席所说的“一切为了打仗”,恰是对这样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的一种警醒。我们年轻一代,在和平环境中成长,都是不曾经历战火,不曾直面国家危亡的一代人,那我们在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时,又要如何保卫我们神圣祖国的国家利益呢?军训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认识那代代相传的军人意志,感受时刻准备保卫国家的忘我情怀,不忘战争与苦难年代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扛起中国新时代的枪,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成均”是马老对我们的期许,更是我们自己应该的努力方向。处在紫金之巅的我们,一定要拿出叶孤城力敌剑圣的勇毅,用军训的优异成绩来掀开我们在浙大的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