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里”走向远方
“哎,要到哪里去啊?”
动员大会后,眼睁睁看着别的连队朝宿舍的方向欢腾而去,而我们正与丹青学园渐行渐远,队伍里小声的嘀咕不绝于耳。尽管我没有说出口,但不得不承认,我也是其中之一。白绿相间的东一教学楼打起灯光,夜景很美,但是忙了一天初期队列、迎接教官,光顾着胶底鞋磨出的脚痛,早已失了欣赏景色的心情。
然而,当我们走过东一的走廊,看到对面的教学楼通明灯火、学长学姐的目光吞吐着浩如烟海的书籍时,我忽然意识到,生活在这尊“榜不前三即伪榜”的象牙塔里,小情绪需得落得清净。
听说过浙江大学前辈的种种杰出事迹,谁不想成为他们之一?又有多少人拿得出见缝插针勤勤恳恳的勇气?见识过那些社团干部从容面对宏大场面、谈笑风生,谁不羡慕?又有多少人坚守办公室、踏足演讲台,走出社交舒适区的勇气?群英荟萃,都听过李云龙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大抵如此吧,这场为期半个月的军训的第一天所给的下马威,足以让我们明白,坚持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个程度因人而异,但一定都不会在少数。
所谓品质,亘古即有,关键还在各个时代的常读常新。竺老校长说,浙大要培养能主持国风,转移国运的人才。中国以其庞巨的体量巍然而立,泱泱大国之文明绚烂于世,举手投足间世界与之共振,可以说,中国是世界的一个自变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孩子的教育经历,因为家里贫穷或者愚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大学”的梦早早夭折。中国国内诸多纷繁冗杂的问题还有待走出大学的青年们为之奋斗。不管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发挥中国这一自变量的作用,还是投身国内,致力为人民创造福祉,都是新时代的勇气。中国,一个连接发达与落后的枢纽,浙里走出去的勇士们还大有可为。
立足浙里,是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军训,勇气是最重要的课业指标之一,大到负责旗手等等亮眼的工作,小到忍住滑进眼角的汗滴,在这个综合工程的完成中,处处都是考验,也处处都是练习。这半个月是扎根,根发育得足够好,有充足的动力吸收水分无机盐,才有扎破凌霄的擎天一树。勇力足,则走出浙里时,远方会辽阔无垠。想到这里,倒隐隐有些嘲弄而期待接下来的困难了。
结束了晚上的各项活动,走出东一,我看见一个学姐,正打开五厘米厚的全英文书籍。(一团十二连 仇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