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枪•军人•我们

发布时间:2017-09-09点击次数:316
 

我真的十分感谢浙江大学的军训能够让我们第一次触碰到枪这件神圣的事物,不仅了解它的构造,还了解它身上凝重的精神内核。

                                              ——题记

军旅生涯向来是一个严酷又充满情谊的过程,而这之中既有对有生命的事物的情感,亦有对无生命的事物的情感。这无生命的事物,最主要就是枪。往远一点说,在人类尚未进入热兵器时代时,就早已产生了这种对贴身武器的奇妙的情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在军人的心目中,虽然相比于朝夕相处、有情有义的战友,冷冰冰的枪显得稍稍有点无情,但这种“修我戈矛”般对兵器的热爱和依赖之情丝毫不逊色于“与子同袍”的战友之情。毫不夸张地说,枪就是军人的第二条生命,没有枪的军旅生涯是不完整的。

我听说,在军队里,战士们没事就喜欢把枪擦得锃亮,并涂上枪油,就好像小提琴家在练习或演奏完成之后都要轻轻地拂去积在爱琴弦上松香粉末一样。我还听说,没有军服的情况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军人,最准确的方法是看他握枪的虎口处有没有一层厚厚的老茧。据说抗战时期曾有日本间谍想冒充军人打入中国军队内部,正是在这一点上露出了破绽从而被识破。由此可见,枪是真正融进军人血液中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感啊!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什么情感呢?

枪的存在是军人自信心的源泉,它比任何响亮的口号和完备的后勤都鼓舞军人的士气。因为只有手上握有枪,军人才能够发挥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价值,枪赋予了军人真正的意义。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次战斗中,一名士兵没有被发到枪,长官就给他一根木棍,让他在战场上用木棍假装枪,并且模仿枪的声音。虽然是一个笑话,也并不真实,但却从侧面着实反映了军人对枪的依赖。连一把幻想出来的枪都能鼓舞一个手无寸铁的人上战场,那一把真正的枪又会提供给军人多大的力量呢?

枪是军人一生情思的寄托,是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我曾看过一系列采访老兵的纪录片,老兵的家中往往都十分朴素,没有精美的家具,整洁的布置,但在角落的显眼位置总能发现一把老旧款式的枪。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被老兵精心地装饰着,呵护着。可惜的是,尽管有悉心保养,有些枪的结构也早已被破坏,有些枪的枪口再也打不出子弹,有些枪的刺刀已经锈得不成样子……如果是一般的猎户,当自己的猎枪丧失了作用的时候,就扔掉,再重新做一把。猎枪只是他们的工具,为了温饱和生存,他们必须要懂得放弃。然而老兵却不是如此。一把枪就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它见证了老兵的逐步成长、出生入死、享受荣光。老兵们端起枪,讲述起自己的军旅故事,满眼都泛着泪花……

一把普通的枪,之于军人的意义还有很多很多……但不仅仅是如此,军人之外,枪还有之于普通人的意义。

在我们的国家,枪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触碰得到的,因此也慢慢被当做是军人的象征,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和内涵。这枪口,永远对准的是敌人的胸膛,而不会是自己的人民,这给了我们一种极大地安全感,使我们看到枪的那一刻感到的不是畏惧和惊吓,而是庄严与自豪。枪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的疏远,又是如此的紧密,这是我们中国独特的社会氛围和价值观念,它不仅给我们安全,还给我们自由和理性。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把不禁枪当成是民主自由的标志,带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社会骚乱和恐怖事件,甚至是更为激烈的种族仇恨和屠杀。美国的领导人曾屡次想要禁枪,然而总是因为遭到像“全美步枪协会”这样的利益集团的反对而草草作罢。因为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枪已经不再具有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神圣,而是资本家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

在我们这里,枪永远都不会丧失它的本来意义。因为我已经能很欣慰地看到,当我们的学生扛着枪走出武器库时,脸上的笑容已深沉取代,他们手头的重量不仅仅是枪自身的重量,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但我们的军训时间是那么短暂,很快我们的身份就将从军人变回学生。我希望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碰枪会成为最后一次碰枪,而不再有第二次碰枪的机会,因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内部的稳定和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不是无休止的骚乱和战争。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说,祖国的健康源于国力的强大,而国力的强大正是求是学子的责任。 (一团十二连 周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