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七十年

发布时间:2015-09-06点击次数:315

穿梭七十年

    “滴答滴答”,水滴落缸中的声音吵得我睡不着觉,只好在吱呀作响的床上翻来覆去。媳妇轻轻走过来,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她的手软软的,肉乎乎的,虽因为长期的劳作生了茧子,但反而比城里的女人多了一份厚实。我的心一下子踏实下来,握着她的手坐了起来:“国儿睡着了么?”“刚哄睡呢,你怎么还不睡?”

    我不语,亦不动,只是将头转向窗外。农村里的房子总是显得破落,窗户也只是用纸糊住的,自从孩子国儿长到能淘气的年龄了,窗子上便每天都要多几个洞。于是现在看过去,可以看到有月光流进屋子里,将屋子点缀得斑驳陆离,倒也有几分雅意。她看我像在想什么,便只是柔柔地倚过来,也不言语。

   “你听说日本鬼子去南京的事了么?”许久,我开口打破了沉寂。今天进城去买些东西,却听见卖报的小贩在大声嚷嚷“快来买啊,快来买啊,南京被日本人攻陷了啊,日本人拿中国人玩杀人游戏啊!”似乎注意到了他的出神,机灵的小贩凑了过来,“这位先生,要不要来一份?”思忖再三,还是弃了给国儿买些新鲜玩意儿的计划,抽出一张法币,神色凝重地接过报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照片:一位日本军官举着刺刀露出日本人特有的专横笑容,背景是一大片倒下的尸体。若不是黑白照片,想必血红色才会是主色调。我的手开始发抖。因为没了起初购物的欲望,我随便拿了几样就回到了家。

    我明显感到媳妇的身子僵了一下,顿了顿,她说:“南京离我们这里还很远。”“所以呢?”“所以如果我们继续往常的生活,我们还有很长一段快乐时光可以过。如果……你也看到了,日本鬼子这么凶残。我和国儿……”我听出媳妇语气中的不舍,她一向懂我,见到我如今这么魂不守舍,想必也猜到了我的打算。我更用力地搂了搂她,也许潜意识里是想给彼此一些温暖吧。“可是南京人也是中国人,我们不能让同胞这样受苦。再说,每个中国人都不肯站出来,小鬼子迟早会血扫中国。媳妇,这不是距离的问题啊……”

    媳妇并不说话。我亦是感伤,于是披上衣服去看看我可爱的儿子。国儿已经被母亲甜甜的歌声哄睡,如今已蜷在自己的小被窝里。长长的睫毛,红通通的脸蛋,不时还吧咋吧咋的小嘴。我忍不住想弯下身子亲一口她的小脸蛋,但想了想还是选择放弃。如果真的走了,真的去参军对抗日本鬼子了,恐怕再也见不到可爱的国儿了吧……可是不去的话……

    心乱如麻,干脆走到屋子外面。今天夜色很好,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偶尔有落于地的鸟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给予万物保护。恐怕日本鬼子见到这么美的月光,也会心生嫉妒,将它撕扯成碎片吧。当初,国民党与共产党不停纷争,我觉得看不透是非,于是弃了当官的梦,来到这个小村庄,娶了个温柔能干的妻子,慢慢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原以为生活待我还是不错,虽换了条路,路边的风景仍是美丽。不料走着走着便遇见硝烟——要不要偏离轨道,冲出去杀鬼子?我看月光,月光似乎也随着思索变得凝重起来。

    回到房间,我轻轻躺了下去。一旁的妻子却悄悄握住我的手,“你要去就去吧,我会照顾好国儿的。”“你要告诉他,他爸爸很爱他。只是如今祖国落后,被人欺凌,他爸爸要去帮助祖国。爸爸并无选择。”水声依旧滴答,然而我已经很困,便沉沉睡去。只是眼角不知何时竟落下一滴泪。

                         二

   “起床了,起床了。过一会就到集合规定的时间了。”一大早寝室里便是吵吵嚷嚷的。我关掉枕头边仍旧滴答作响的闹钟“怎么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是快迟到了。”挣扎着爬起来。叠被子时,却意外发现枕边有一小块湿漉漉的地方。

    集合后早课的训练仍旧是站军姿。“今天你站得不错啊!要继续保持下去知道吗?”教官很罕见地对我笑盈盈的。

    “爸爸,这里的军训好苦啊!每天早起晚睡的,你帮我请个假好么?”

    “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1930年左右……

    那个孩子国儿就是我。

    我一直为我爸爸不值。他满腹才华,还那么热爱祖国,最后却不得不割舍妻儿,前去迷茫的未来。

    现在我才明白,这是他听从内心的召唤后作出的决定。不论未来怎样,尽自己的努力报效祖国是唯一的选择。

    他那个时候,反法西斯战争,中国被日本侵略得体无完肤,所以要报效祖国,只得冒生命危险。你呢,现在读书的环境这么好,军训的地点都是在美如画的浙大,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文化知识也还算不错,但要为祖国作出大贡献,还得磨练一下耐性和毅力,军训就是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是反法西斯七十周年,祖国已经繁荣富强,你看阅兵仪式时,我们的武器多少先进,多少充沛,多少国家的核心人物为了表示友好,来到了我们祖国。

    你平时总笑我‘又红又专’,但这次爸认真地跟你说,你得努力对得起这么好的时代。”

    我想起昨天梦里爷爷的面容,顿时鼻子一酸。努力站得更为笔挺,我大声地回答教官“知道。”

不远处的树,葱葱茏茏,青翠欲滴,显示出了无穷的生命力。(三排八班胡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