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歌之三国演义

发布时间:2014-09-15点击次数:250
有句话说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江湖中,一定会有争斗,而学校的大礼堂无疑便是一个小型的江湖,虽无兵戎相见的血雨腥风,单是凭借口舌的拉歌便已足够精彩
如今天下大势,三团以精壮之师,汹汹之势雄踞礼堂之东隅,军容整肃,远观如同白焰熊熊;一团位处西方,人数虽众,可惜女生太多,气势难与三团抗衡;二团虽统御中原之地,无奈前有三团之强敌,后有一团之觊觎,腹背受敌,可谓危矣。
明眼之人皆可看出,三团之强,有如三国时期的曹魏,兵多将广,颇有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一团二团唯有合纵,方能与之抗衡。
第一次年级大会,三个学园皆已落座,校领导尚未来到,嘈杂声中满是紧张的气氛,大战一触即发。这时便应先发制人,抢占先机!
不出所料,我们一团的教官手执大功率的喇叭,率先发难:“一团二团的同志们听着,我们一起拉三团的歌!”号令一下,我们争相上前:“三团的,来一个!来一个,三团的!”这一声有如雷霆乍惊,三团一时间措手不及,待到他们的教官组织反攻,一团二团的声浪已经如怒涛席天卷来,三团眼见无力回天,只得缴械投降,为我们唱了一首军歌。
首战告捷,一团二团联合军兴奋不已。然而毛主席有句诗写得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三团虽败,实力犹存,我们并未乘胜追击,实已埋下了祸根。
不多时,三团已卷土重来,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与之接壤的二团。
“二团的,来一个!”有备而来的三团果然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团难以招架,赶紧来搬一团的救兵。而我们一团似乎完全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见战火并未烧及自身,便毫不卖力地喊了两嗓子,以示支援,一些人甚至加入了三团的声浪中。二团独木难支,终至不济。
三团在打败二团后,趁热打铁,挥师西进,而二团看到了联盟的名存实亡,也顺势反戈一击,准备合攻一团。
眼看一团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天公助我,校领导入场,拉歌戛然而止,二团三团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第一次全师拉歌,一团可谓是最后的赢家,这既是战术战略的得当,也有部分运气的帮助。
而不过几天,三个团重又聚于大礼堂,风水轮流转,二团吃了上次的亏,改换旗帜,联合三团,一起对付我们一团。一团纵强,又怎能抵挡两个团的合围?
之后的局势便复杂了起来,二团是昔日盟友,却多次相助敌人,绝难相容。三团虽为仇雠,可要是进攻二团却必须仰赖三团帮助。没有了统一的进攻方向,三个团一片混战,一团浆糊。
评曰:一团居西土形胜,易守难攻,却无吞并天下之大志,又无唇亡齿寒之警觉;二团地处兵家之必争,而无守土之能,只得首鼠两端,难成大器;三团实力既强,又富野心,无奈树大招风,如曹魏折戟赤壁,难以一统天下。
天下三分,谁将终于一统江山,胜负之数,不可易量。一切尽待下次全校大会的三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