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中见辰光 远方有坦途

发布时间:2019-08-25点击次数:93

眸中见辰光 远方有坦途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要走在路上”。

前人如是说,在前方遥遥星火的照耀下,有人盲目地四处张望与奔走,也有人坚定地咬定目标、砥砺前行。经历军训的磨砺,若要我选择,必定是后者——眸中有光,远方有路。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同志在遗言中写道:“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听到这句话的瞬间我热泪盈眶,这让我联想到了韩少功先生的一句话——“人们不长于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

的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高速时代里如林俊德同志一样专注的凝视者少之又少。他的坚守就像军人站军姿那样坚挺而有定力,站得住、站得稳是对意志的磨练。

集万千星光于这双眼眸,揽万千河山于广阔胸膛,方可不曾彷徨和迷惘。征途漫漫,风景万千。蒋勋先生有言,“人生需要出走”。走过生命的路标牌,我们尽情欣赏人生路上的种种风光,但决不能忘记何处才是启程之处、何处才是归去之路。

听闻林俊德同志在病床上也始终坚持“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马兰精神,为他热爱的党和人民、为他坚守的国防事业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交上了生命的答卷。

坚守不易,那些眸中有星辰大海的人们值得万千祝福语赞颂。

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医生,96岁高龄仍以“大医精诚,在于把生命献给职责”为原则,坚守着手术台第一线。

“两弹元勋”邓稼先抱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的坚定信念,毅然决然地走进大西北,投身于国家核武器实验研制工作。从出走到归家,他用了28年,倘若他没有在出走前就明确目标,倘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咬紧牙关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何来天空中那一片象征国家强大的蘑菇云。

咬定目标,才能走得正确。

排除杂念,才能保持前行。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中写道:“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出走,意味着对梦的追寻。但在追逐的途中,诱惑与坎坷纷纷扰扰地叫嚣着我们的初心,有的人沉溺其中,有的人四处张望,他们忘记拾起脚步,还有的人会在四处碰壁之下胡乱奔走。“三分钟热度”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佳概括。排除杂念意味着消除自己一时兴起的欲望,专注于自己的现在。学会凝视,而不是张望;学会踏实前进,而不是四处飘摇。排除杂念,才能走得长远。

树之所以能从一棵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因为它把根深深地扎入土中。根越稳固,树就更加坚挺。即使风雨飘摇,寒冬凛冽,也依旧毫不动摇地挺立,沿着向上的方向不断生长。若我们也是那一棵树,不妨让目标成为梦想的根,用那粗壮的树干去抵御风霜,向阳生长。坚定地立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上,仿佛未曾出走,却一直在路上!

眸中见辰光,远方有坦途。少有鲲鹏志,扶摇而至上。愿走在路上的少年们,得以不疾不徐,不慌不忙,用始终如一的模样,去开辟只属于你的世界。(一团十连 杨雪彬)